簡直是三觀盡毀!你這樣會教壞小孩子的!
伍文定憐憫地看著楊植。說:“這世上不是所有的事都可以通過講理來解決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怎么辦?只有打!
想我進士及第后,第一個官職是南直隸常州府推官,在任上惡了南直隸提學御史陳琳,他召集一群秀才在路上用棍棒伏擊我,我一番苦戰才殺出重圍,渾身是傷!”
“所以,拳腳棍棒才是你的立身之本!”伍知府最后下了結論。“等你進學就知道了,我大明的秀才舉人進士,很能打的。”
袁守誠也是第一次跟這些文官大人接觸,從頭到尾屁都不敢放一個,正六品的武官在四品知府眼里就是仆役一流的人物,以他的身份更不可能被伍大人留飯,只能攙扶楊植告退。
臨走前伍文定讓他們離開吉安前再來一趟府衙,他也有書信讓袁守誠捎帶。
不過伍文定最后還是給了楊植一個很貼心的建議:“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吉安此地,文風昌盛。你在吉安這幾天多去書坊轉轉,買幾本范文潛心揣摩。”
楊植從善如流,出了府衙就奔文昌街而去,果然街道兩邊都是書局,他挑了一個門臉看著最大的書坊走了進去。
進了書坊后,楊植不由得發出感嘆,書架上除四書五經,還擺滿了吉安籍翰林的文集,另有各種“三年科舉五年模擬”之類的習題集,把《四書》上的每句話都做了破題,不禁讓楊植想起前世高考前刷題的歲月。
果然我華夏兒女的命運就是在人生最精彩的時候熬夜刷題。
楊植左翻翻右翻翻,大明科舉與他前世高考畢竟有很大的不同,他不知道買哪本好。
一名熱心腸的青年在旁邊打量了楊植幾眼,見楊植衣著長衫,開口搭訕說:“這位兄臺,可是有志于進學?”
楊植轉頭看去,見這個青年年齡比自己略大,一身秀才的襕衫方巾,雙眼透著小鎮做題家的清澈,當即訕笑著:“小弟聽聞吉安文風昌盛,特地前來取經。只是在下眼界淺,身入寶山眼花繚亂,一時不知道買什么書好。”
青年登時對楊植大有好感,兩人互相介紹,楊植才知道青年名歐陽德,吉安府泰和縣人,現借住在府城親戚家準備鄉試考舉人。
歐陽德頗為熱心,替楊植挑了幾本專解截搭題的精解,對楊植說:“大明科舉以來,四書每個句子都出過題了,現在逐漸有上下文截搭出題,已經成為風氣。越是小試出的截搭題越多,反而鄉試、會試每出大題。我考中秀才之前,做過三百道截搭題文章。”
楊植知道歐陽德是一位至誠君子,他十分感動,然后拒絕了歐陽德的好意,悄悄地跟歐陽德說:“我不是小鎮做題家,我在鳳陽府科舉,是中榜。”
歐陽德雖然對“小鎮做題家”不甚了了,但也猜到這個詞的意思。于是向楊植推薦了另外兩本常規習題冊。
“八股制藝的套路已經被我們吉安人研究透了,這位前輩是吉安籍的翰林,致仕回鄉講學,這是他的講學精義,把八股的八大套路二十個答題要點講得清清楚楚。這本是吉安另一名師的嘔心瀝血之作……”
袁守誠見狀,非拉著歐陽德一起去吃飯,歐陽德卻之不恭,答應下來。
楊植從善如流,買了幾本八股精藝,臨出書坊前,又在話本小說那個架子上挑了一本剛出版的新書《大明英烈傳》。
《大明英烈傳》的署名作者是當世的武定侯郭勛。他在正德五年沿襲先祖郭英的爵位后,找了一幫文人把明初開國之事寫成話本,特別濃墨重彩描寫他的先祖郭英在鄱陽湖大戰中一箭射殺陳友諒,一舉助太祖高皇帝翻盤的故事。
歐陽德不明所以,問道:“學生有一事不明,仁兄既然要進學,又何必把時間花在閑書上?我皇明開國英烈雖震古爍今,令人神往,但是仁兄還是要研磨經義為重。”
楊植笑著說:“歐陽前輩有所不知,我喜好傳奇小說,攻書之余聊為消遣。”
三人吃飯時說說笑笑,歐陽德對楊植講了一些當朝吉安籍官員的事跡。楊植說自己還要去南京拜訪南京吏部侍郎羅欽順,他也是吉安府泰和縣籍。歐陽德表示自己還要參加鄉試,沒有游學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