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尚書也是無語。羅欽順這個書呆子一生忠厚純良,循規蹈矩,也不知道為啥鬼迷心竅,晚節不保竟然想收這種浮浪少年為弟子?楊植明明更適合王陽明的心學。
喬尚書無力地揮揮手,讓楊植退下。楊植退后幾步轉身欲走,突然說:“喬大人,寧王如果想攻破安慶、南京,定在城內安排細作里應外合,新年開始可得加緊盤查,一旦被細作抽空打開城門,悔之晚矣!”
喬宇凝神想了一下,問道:“你有什么辦法?要不我跟徐國公說一聲,把你從中都調往南京?”
南京錦衣衛指揮使一向由勛貴擔任,這一屆是開國元勛魏國公徐達的后人。南京錦衣衛有四十二衛所,中都錦衣衛也在其中。喬宇參贊機務,是南直隸最高級別的官員,并且直接手握南直隸的軍事權,要調一個小總旗只是派人知會徐國公一句話的事。
楊植苦著臉說:“我一個外來戶,人生地不熟,位卑職輕,反不如本地錦衣衛偵緝便利。
何況能戰方能守。野戰不利,死守就變成了守死,錦衣衛抓幾個在城內雞鳴狗盜之徒又有何益?本兵大人不如在安慶府埋伏精銳,多造戰艦才是正經?!?/p>
喬宇驚訝地說:“王晉溪亦有此意!”想想楊植明年二月要開始縣試,便不為難,叫楊植過幾日啟程回鳳陽,帶封書信給河漕總督叢蘭,叢蘭已經把總督駐所從淮安府南移到揚州府儀真縣。
楊植離開南京兵部衙門,想去旁邊的吏部竄訪,看望自己未來的老師羅欽順。羅欽順聽到門口吏員傳話,不禁心塞:翰林是什么出身,你心里沒點數嗎?
羅老師對吏員說:“叫那個小子滾,沒有考上秀才前,不要來見我?!?/p>
楊植又一次仰天長嘯:莫欺少年窮!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我一定要利用你!
船兒兜兜轉轉,又來到揚州府。楊植先視察一圈琉璃經銷點的情況,并與揚州經銷商交流下江南的心得,指示他們要抓緊春節行情,爭取把銷售額在目前的基數上提高十倍。
眼看江北、江南、海貿的布局點已經形成規模,鳳陽琉璃的銷售蒸蒸日上,楊植感嘆地對趙大張二說:“做生意也要靠拳腳棍棒!沒想到我這個金牌銷售,竟然是這樣把市場打出來的!”
總督、巡撫這類的官員在大明官僚體系里屬于流官、獨官、臨時官,只是因為當初太祖高皇帝沒有在各省設省長,大明的巡撫才日漸固定,權勢加重,巡撫才從臨時巡察變成事實上的地方行政、軍事、監察一把手。
但是總督這種跨省管轄的職位,位高權重,朝廷從來不會讓一個總督在該位置上長久任職。叢蘭已經卸任河漕總督,掛著右都御史頭銜,專任鳳陽等處的江北巡撫。
山東人就是實在,叢蘭借用儀真縣郊區的一個小廟為巡撫駐所,外表看著十分寒酸。
叢蘭壽命已經六十三了,實屬高齡,但按大明的官場潛規則,除非是自己上疏乞骸骨,否則就能把官一直做下去。他咳嗽著在書房接見了楊植,先看喬宇的書信,對楊植說:“你做的很好。喬本兵有沒有給你敘功升級?”
楊植哼一聲:“沒有!我一個七品總旗哪敢指望升八品九品,不把我降到一品就謝天謝地啦!”
叢蘭惡狠狠地瞪楊植一眼:“你干嘛陰陽我?”
楊植見叢蘭心情大好,好奇地問:“叢軍門,為什么大家都知道寧王要反,但是寧王還是要反?”
叢蘭呵呵一笑:“本不想說這事,不過你無足輕重,跟你聊聊也無妨。
當年太宗文皇帝從寧王朱權借兵靖難,答應朱權事成之后中分天下。太宗登基后卻食言而肥,寧藩世代怨恨,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將寧藩從邊塞改封到南昌,就是在誘惑寧藩起兵造反。只要從南昌起兵沿長江而下,數日即可到達南京,占據東南半壁江山。
自從將寧藩改封南昌后,歷朝天子一直在等寧藩反叛。此代寧王招兵買馬積草屯糧,賄賂官員,叛亂之心昭然若揭,朝廷上下莫不心知肚明。
寧藩晚反不如早反,總好過整日提心吊膽?!?/p>
楊植恍然大悟,說道:“太宗用的是鄭伯克段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