畠山義豐的藩地在日本河內,大內家的藩地在日本周防,一左一右夾著京都。兩家在戰略上對細川家頗具優勢。
“髯虜兵強馬壯,扶持了細川高國!若細川挾天子以令諸侯,壟斷對大明朝貢,吾輩如之奈何?”
明人以蓄須為美,吃了大虧的大內義興因此背地里稱明軍為髯虜。卻見畠山義豐不以為然地說:“你多慮了!大明天子廣有四海,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明天兵又不是細川一家的!
在大明眼里,你、我連同細川、日本各大名,皆是一視同仁!只不過細川占了投靠大明的先機而已,你且看看天兵檄文!”
明軍來到四國后先發了一道檄文,奪了京都后又發了一道檄文,向日本民眾解釋了來意。只是日本為山地之國,沒有大明那種四通八達的寬闊官道及遍布各地的驛站,信息傳遞緩慢;二來細川與明軍一拍即合,都想著快速上洛早早收工,所以細川高國入主京都后,明軍檄文才傳到日本各大名手上。
日本的大名其實就是莊頭。大名的地位原本不高,京都的貴族們當初把土地、田產委托各地的莊頭管理,不料這些莊頭趁亂侵吞主人的田產,扣留向主人繳納年貢,坐大起來。
此時日本勢力前幾位的大名分別是大內、細川、今川、畠山、尼子、朝倉、上杉、六角等幾家。在細川家上洛后,這些大名都收到明軍的邀請,讓他們到四國島的高知城議事,討論日本的未來。
納尼?天朝上邦的大元帥居然給我下請帖?接到邀請的大名受寵若驚,紛紛前來高知城。
幾位大名住進高知城,唯獨大內義興住在城外,與城外明軍的軍營相隔不遠,防范細川高國突下黑手的意圖十分明顯。細川高國無可奈何,對其他大名說道:“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大內義興如此做派,是我的德行不夠呀!”
其他幾家大名見細川高國傍上大腿后,居然氣度非凡;在城中又看到細川高元的皇協軍與日本百花齊放各有特色的軍隊完全不一樣。
皇協軍的軍裝仿明制,士兵人人頭上綁一布條,上書漢字“尊王討奸”,個個精氣神十足,見了其他大名的精銳護衛隊不屑一顧,一看就不好惹。
沒有天理呀!我們也是向大明天子稱臣的大名呀!
大名們來齊后,按明營傳來的通知,以細川為首組團,前去明營拜見。
不出細川高國預料,明軍的裝備、軍容,特別是明軍士兵的高大健壯極具視覺沖擊力,給其他大名留下深刻印象。大名里面只有大內興義是與明軍交過手的,眾人向大內看去,只見大內一路上顫栗,大家心中有數,也不再問。
進入中軍帳,只見明軍大帥是個頭戴梁冠身著蟒袍的老者,手扶桌案閉目養神,他坐著都比大名們高。
大名們紛紛跪見明帥,卻半晌沒動靜,大名們不知禮儀,紛紛抬頭看去,卻見明帥逼氣十足地睜開眼睛,一拍桌案喝道:“爾等請起!爾等為一己之私,攻伐不斷,致生靈涂炭!
大明天子有好生之德,不忍聽聞日本民眾受苦,特派天兵解救日本!”
大義凜然的開場白經過翻譯后,眾大名紛紛站起排列兩廂,心里略有點慚愧。
卻見老帥說完之后長身而立,繞過桌案不看眾人一眼,旁若無人地向帳外走去。眾大名不明所以,只能跟著。
眾大名出帳站好,明軍大帥背對眾大名,腳下不丁不八,雙手背負身后,淡淡說道:“細川、大內兩家爭戰無休,老夫率大明天兵東征,今日邀請眾人前來,就是要告訴大家:某平生不好斗,惟好解斗!”
只有張岳看到李軍門的老臉微微一紅。
此時大明的《三國演義》話本風行于日本,日本權貴們都讀過,還常以書中人物自比。聞聽此言肅然起敬,皆向明軍營地的轅門看去。
聽說大明不但武舉考騎馬射箭,就是鄉試、會試過后,文試過關的考生也會加試騎射,天兵大帥是要表演老黃忠的射術?
李軍門轉身面對眾人,又說道:“我有一法,從天所決!”
來了,它要來了!
在眾大名期待的眼光中,李老軍門一揮手,一名小校燃著手中的煙花,口中喝道:“一支穿云箭,千軍萬馬來相見!”
煙花帶著尖銳的呼嘯直奔天空,稍傾在空中炸開。
眾大名正莫名其妙之際,只聽到轅門外天崩地裂的巨響,不遠處硝煙四起。
只見明軍軍營外排列著一隊重炮,剛才群炮齊發,數百尺外一座小山被炮彈打得晃動起來,山石抖動,然后慢慢地滑落,直到整個小山轟然坍塌,土塵彌漫。
大名們目睹此情此景,耳里嗡嗡作響,人人張口結舌,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