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聽起來很不對味!踏馬的你求著拜我為師,是你一諾千金給我臉啦?
羅老翰林嘴角抽搐半天,一字一頓說道:“你看上我哪里,我改還不行嗎?”
楊植大驚失色:“老師,怎會如此!為你,我用了半年的積蓄,翻山越嶺的來看你!為了這次相聚,我連見面時的呼吸都曾反復練習!”
南京吏部的官老爺們不禁為少年執著的求學精神所感動,個別情感豐富的官員甚至于潸然淚下!
院子里的官老爺都是進士,以經義立身,十年寒窗熬過來的。可憐羅翰林一生大好年華都是坐冷板凳鉆研學術,別人熬出頭了享受人生,而老羅還在熬!
現在人心浮躁,孜孜以求官名利祿,到哪里找那么好的人,配得上老羅明明白白的青春!
這種少年,只有古書中程門立雪的故事才有!
當即一名正義感極強的官員慨然出列,高聲說:“吾輩自幼讀圣賢書,所為何事?為吾中華文化昌盛,薪火相傳,代代不滅!
楊小友有志于學術經義,真讓我等愧殺!我們今天做個主,替老羅答應下來,他要是敢不收你為弟子,必遭我輩唾棄!今后在南京士林,我們將以冷暴力對待他!”
楊植失聲喚道:“不至于!不至于!羅老師只是在考驗小生的心意是否堅韌!”
在眾位同僚的逼迫之下,羅翰林眼含熱淚,當眾接受楊植的拜師禮,飲下楊植恭恭敬敬送來的拜師茶。
南京士林又有八卦可以談論了:冷門學術、仆街翰林、熱血少年,聽起來非常中二的ip組合,很像倭島流傳過來的畫本故事。
既然收了弟子,那就必須對弟子負責,羅翰林對同僚道一聲告罪,帶著楊植進了自己的辦公室,打算先摸摸底,了解楊植的真實水平。
“讀書之人,首重經義!吾輩士人所做文章,皆是代圣人立言!只是由于對圣人的微言大義各自理解不同,所以才有學派之分!
天下一致而百慮,殊途而同歸!學派百家爭鳴,萬變不離其宗,目的皆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所以,吾輩不可有門戶之見!”
高屋建瓴的開場白講完,弟子似乎聽進去了,頻頻點頭。
羅翰林欣慰地接著說:“既然你是小三元,文章定有出色之處!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你將院試文章背來聽聽,讓我知道你處于什么階段!”
這是應有之義。凡是讀書人聚會,都會背誦自己的文章,互相探究!
楊植清清嗓子,朗聲道:“大宗師出的題目是‘我與爾’,我的破題是: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此話一出口,便見羅翰林驚訝地瞪大眼睛。
看看,這個破題精妙吧!連翰林都為之失色!
楊植抖擻精神,抑揚頓挫,把自己院試寫的文章從頭到尾背誦下來,然后看著羅翰林的臉色。
快表揚我!快擊節驚嘆!
卻見羅翰林呆了半晌,苦澀地說道:“這篇文章,乃是老夫十四歲時的習作!可能被吉安府鄉人納入范文組集傳播,又被你得到了!
我只是奇怪,張石磐竟然沒有當場黜落于你,想是看老夫的薄面!”
吉安人的版權意識太淡薄!抄別人的作品集結成書居然不署原作者之名!這種歪風邪氣必須要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