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了司殤之后,司鉻便毫不意外的進入了協議的視線,成為‘協議’的締結目標之一,
一開始,協議對促成締結勢在必得,所以她在鉻環境的邊緣,針鋒相對的部署了一片‘殤環境’,打算軟硬兼施,但即便如此,司鉻仍舊沒有給她任何機會,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于是在雙方的爭斗中,協議得到了‘矢量劍’,也放棄了激進促成‘協議’的策略。
也在此期間,司鉻曾提醒過協議:
[▇聽,上面并不美好。]
這便是‘聽’字更深層的由來,‘朊聽’也因此得名。
至于司鉻與司茸說出同樣的話,并在與司茸的戰斗中因為‘矢量劍’的缺失而自解,并釋放權柄,那都是后話了。
所以,面對不可解析者的詢問,協議思慮再三,決定回之以‘聽’。
但這顯然不是正確的答案,于是她靈光一現,想起了某個故人生前對她的稱呼。
“阿聽。”
“我叫阿聽。”
協議如此回應著不可解析者。
雙方的交流使用的是藍星神州語,而在神州語境中,‘阿聽’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名字。
[……]
不可解析者回以沉默。
而就當協議在沉默中等待之時,一只東十字藍閃蝶拍打著翅膀,翩然從兩者之間飛過,在它逆著海風飛舞之時,一股無形的力量將它定格在半空,并慢條斯理的將它拽入海中。
[……姑且,算你答對了。]
不可解析者通過了驗證,而協議不知道的是,更大的驚喜還在等待著她:
由于圣座視‘不可解析者’為邪神,雙方持敵對關系,協議之前的出手因而具備了一些特殊的意義,這也使她得到的‘情報’價值,躍升了一個層級,
那一重模糊的認知壁壘,仿佛在頃刻間清晰了許多,這是一種奇特的主觀感知,像跨越了什么藩籬,難以形容:
認知壁壘就像是人類社會中的‘知識產權’,
曾幾何時,沒有人知道‘核能’這種東西,人類坎坷的摸索出了這條路徑,
但當第一枚原子彈被制造出來后,小學生也知道了建造它的大體邏輯,
這就是認知的‘躍升’,而其中的認知壁壘則是,‘原子彈可以被制造出來’。
協議之所以在與不可解析者的對話結束后,愿意繼續‘收尾’,也算替不可解析者封死了海洋,
因為她打破的認知壁壘,無異于原子彈之于小學生,而這些,恰與她那來歷不明卻堅定不移的動機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