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差不多能對上。
雖然對這件事早有心理準備,但確認的時候還是有點沮喪。
“那位老者是因何而去?”
“仵作說是因為情緒激動郁結(jié)于心。”
“啊?”
云綰還以為要么是明燈用懸絲勒死了他,要么是幕后主使推波助瀾。不過依照老者的年紀一口氣上不來的情況也是常有,很難說里面有沒有旁人的刺激。
“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鳳臨廟本就破敗即使是守廟人也不常去,特別是在大雪封山的冬日。開春化雪時守廟人履行職責上去查看,這才發(fā)現(xiàn)了這具尸身。
因著這廟與文帝陛下有關(guān),尋常人也不會到這來自盡,這是他當上守廟人以來發(fā)生過的唯一一起命案,所以印象也格外深刻。據(jù)他回憶可能是冬日氣候太冷的緣故,那人的尸身還沒有腐爛成一堆白骨,旁邊放著個銅盆,應該是生前取暖用的。”
“生火取暖。”
云綰想起明燈融化在火焰里的那一幕。
以虛無形態(tài)存在于世的精怪,厭惡拋棄之人的性格。
冬日里的柴火沾了雪水可是很難升起火來的,他用什么東西取暖已經(jīng)很明顯了。
只是當年不惜舍棄了家庭和安穩(wěn)也要堅持下去的信仰最后化成了銅盆里的灰燼,到底是讓人感到唏噓的。
“凡間的仵作查不出來修士的某些手段也是正常,只可惜時間過去太久我們也無從得知當時發(fā)生了什么。”
“你們怎么會拐到鳳臨廟去?”
云綰忽然覺察到路線的問題,幾人都不是突發(fā)奇想來一場說走就走旅行的性格,怎么會忽然跑去鳳臨廟?
“我們?nèi)r并未路過鳳臨廟,只是回來時天色太晚城門已關(guān),只好就近選了個歇腳的地方。鳳臨廟就在城門外的第一座山頭,位置近且勉強能遮蔽風雨。
后來守廟人看見廟里的燈火前來查看,我們這才知曉了這里曾發(fā)生過的事情,一對比時間和年齡約莫能猜到那位老者的身份。”
天色已晚,入城受阻。
在棲梧郡落魄飄蕩時這人都不肯將手里的華貴木偶賣出個好價錢以維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可出了城卻忽地將其投入火中。
這算什么?
幡然醒悟、迷途知返,還是走向了更加偏離的道路?
總之不太明智,因為發(fā)泄情緒而浪費可用資源,因為心態(tài)的反復無常而來回橫跳,最后的結(jié)果只會是原地踏步或者變得更糟。
“這很正常。”
不知是不是云綰臉上的表情太明顯,洛槿白忽然這樣開口,
“那些在選擇中被輕易放棄的選項往往會以更高的代價被贖回,過去越是輕視,回來時也必然越是慘烈。但人的一生都由選擇構(gòu)成,貪婪會使我們失去所有,所以我們必須選。帶著其中一個上路,拋棄剩下的一個留在原地,然后等待時間的流逝,在某一次選擇時與被拋棄的選項再次相見。循環(huán)往復,至死方休。”
“好吧好吧,我承認我很傲慢。”
云綰撇過頭去,礙著右手的疼痛又不敢趴到枕頭上,下巴尋尋覓覓半天才挑著一個合適的位置窩著。
都怪這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