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艱難的改良之路
在丞相府那間彌漫著陳舊竹簡氣息的書房里,陳淵已經不知度過了多少個日夜。自從被征召來改良《軍功爵制》,他便如同陷入一場漫長而復雜的棋局,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卻又要大膽創新。
燭火在風中搖曳,將他疲憊卻堅定的身影投射在墻壁上。面前堆積如山的竹簡,記錄著秦國歷代的軍功制度以及他從系統中解析出的各種數據和算法。他深知,此次改良不僅僅是對一項制度的調整,更是關乎秦國未來走向的關鍵一步。
為了找到系統代碼與秦律之間最完美的契合點,陳淵日夜鉆研。他將系統中關于升級、獎勵機制的核心算法,與秦律中對軍功賞罰的條文進行細致比對。兩者雖處于不同的時代維度,但在激勵士兵、維護軍隊秩序的本質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然而,要將這種相似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制度改良,并非易事。
他不斷地在腦海中模擬各種戰爭場景,思考不同等級的軍功應該如何對應合理的爵位晉升與物質獎勵。同時,還要考慮到秦國現有的社會結構、經濟狀況以及軍隊的實際作戰情況。每一個細節的調整,都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影響整個制度的穩定性和可行性。
二、融合即時反饋與賞罰威嚴
經過無數次的推倒重來和反復論證,陳淵終于找到了一個突破口——將系統的即時反饋機制融入秦律的賞罰體系之中。在傳統的秦律中,軍功的評定和獎勵往往需要經過一系列繁瑣的流程,從戰場上報到最終落實,可能會耗費較長的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士兵們對軍功的即時獲得感,降低了激勵效果。
而系統的即時反饋機制,就像一個精準的計時器,能夠在士兵完成特定軍功的瞬間,準確地給予相應的經驗值提示和獎勵預覽。陳淵設想,在新的《軍功爵制》中,當士兵在戰場上斬殺敵人、攻克城池或者完成其他重要任務時,身旁的校尉便能通過一套簡單的記錄系統,迅速將其軍功上報。同時,這套記錄系統與系統后臺相連,能夠即時根據軍功的大小,按照既定的規則,為士兵計算出對應的爵位晉升和物質獎勵。
為了讓這套機制更加直觀和易于理解,陳淵還設計了一套類似于現代積分制的軍功量化體系。不同類型的軍功對應不同的積分,當積分累計到一定程度,士兵就可以自動晉升爵位,獲得相應的土地、財富和特權。例如,斬殺一名普通敵兵可獲得1分,而成功策反敵方將領則可獲得1000分。這種量化方式讓每一個士兵都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努力與回報之間的關系,大大提高了制度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在賞罰威嚴方面,陳淵在借鑒秦律嚴格的懲罰制度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對軍功造假、臨陣脫逃等惡劣行為的懲處力度。一旦發現有士兵違反規定,不僅會剝奪其已獲得的軍功和獎勵,還會根據情節輕重,給予嚴厲的刑罰,包括但不限于黥面、斬足甚至死刑。通過這種賞罰分明的制度設計,確保了軍功制度的嚴肅性和公正性。
三、呈給嬴政,忐忑等待
當陳淵終于完成了《軍功爵制》的改良方案,他的心中既充滿了成就感,又夾雜著一絲忐忑。這份凝聚了他無數心血的方案,究竟能否得到嬴政的認可,他并沒有十足的把握。
在嬴政的宮殿中,氣氛顯得格外凝重。陳淵身著素色長袍,手持一卷竹簡,恭敬地站在殿下。嬴政端坐在王座之上,目光深邃地看著他,仿佛要透過他的身體,洞察這份改良方案的每一個細節。
陳淵深吸一口氣,開始詳細闡述他的改良思路和具體內容。他從系統與秦律的底層邏輯共鳴說起,逐步介紹了如何將即時反饋機制融入賞罰體系,以及軍功量化、懲罰制度等關鍵要點。嬴政靜靜地聽著,時而微微皺眉,時而輕輕點頭,表情嚴肅而專注。
當陳淵講完,宮殿內陷入了一陣短暫的沉默。嬴政站起身來,緩緩走下王座,來到陳淵面前,伸手接過他手中的竹簡。嬴政一邊翻閱著竹簡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圖表,一邊陷入沉思。陳淵緊張地看著嬴政,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仿佛整個世界都停止了轉動,只剩下自己急促的呼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