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才不僅對青溪村的狀況了如指掌。
沒想到就連李家屯和牛家村的情況,他也如數家珍。
兩個村子的戶數,能出動多少村丁他都清楚。
不過,呂秀才死死抓著人數這一個劣勢不放,倒是讓沈烈十分無語。
秀才就是秀才,完全是書生之見。
打仗又不只是比拼人數的游戲。
如果拼人數,云州城下上萬的突厥兵,可是幾倍于守軍的人數,那干脆把云州拱手送給他們好了。
沈烈并沒有將這種不滿表露出來,而是耐心說道:
“人數上,我們確實存在劣勢,但這種劣勢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彌補。”
“兵法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人數的劣勢,我們可以至少可以從計策,地形上彌補。”
呂秀才頂多算算賬,數數人數,說到打仗的具體情況,自然沈烈是行家。
見他這么說,呂秀才便也不好再說什么。
這下李老伯和呂秀才,都被幾人輪番轟炸的無話可說。
只剩下石大叔最后的決定了。
“石大叔,怎么說?”沈烈問道,“那幫山賊常年盤踞在山上,想必村子里獵戶的日子也不好過吧。”
沈烈的話一下就戳中了石大叔的痛處。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青溪村這個世外桃源,靠的就是一條溪流,外加身后物產豐饒的小君山。
農戶平時種地,閑時上山砍柴打獵,木柴和野味兒賣到縣城換幾個銅錢,日子過得別提多舒坦了。
就算遇上饑年,地里沒了糧食,各家各戶上山挖點野菜,也不會有人餓死。
可自從前幾年這幫流寇霸占了小軍山,隨后嘯聚山林,占山為王。
山下清溪縣的這幾個村子,日子就沒好過過一天。
平時就要提防山賊進村,上山打獵還要小心避開劫匪,就連進城回村的路上,都免不了要給山賊交過路費。
就因為這伙山賊,石大叔已經好久沒進過山。
他倒不是怕這幫山賊,只是怕自己一沖動,射死幾個嘍啰,反而連累了村子。
“怎么樣?剿了這伙山賊,小君山還是咱的小君山。”沈烈繼續說道。
石大叔眼睛里閃過光芒,石開見狀趕忙說道:
“爹,咱們村多少把獵弓,放在家里都落灰了,再這么過幾年,咱們清溪可就沒獵手了!”
石大叔看著血氣方剛的石開,便想起了年輕時的自己,剛烈的性子活脫脫是自己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