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莫大山搶走妹妹手里的盆,三下五除二將盆里的雞食全部撒下去,一邊說道:“一會兒你跟我去隔壁,請周嬸她老人家替我走一躺。”
“嗯。”
他們家已經沒有嫡親長輩了,兄妹倆相依為命,成親的習俗流程還有一些細節上需要注意的東西他們都不懂,周嬸夫妻是遠親也是近鄰,于家中還有些恩情,作為長輩幫忙提親再合適不過了。
莫、方兩家都是小門小戶,在成親一事上雖不會像大戶人家那么多繁文縟節,但是明媒正娶該有的俗禮是必不可少的。
從提親到迎親,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周全,馬虎不得,如若不然,怠慢了親家和未來媳婦不說,還平白給人笑話。
莫大山要臉,也尊重方家,珍視自己的媳婦,自不會在這種事上委屈了她,是以他們兄妹倆做不好的事,只能交由信重的長輩操持了。
“你小子行啊!那么久沒音訊我還以為吹了呢!沒想到你悶聲干大事,倒是嬸子小瞧你了,好好好!”
周嬸連道三聲好,笑得合不攏嘴。
這門親本就是經她牽頭引路才有了莫大山表現的機會,兩孩子能有緣成為眷侶她功不可沒,即便莫大山不來請,她得到消息也會主動登門幫忙。
“勞煩您老人家了。”莫大山扯下掛在腰間的荷包遞給周嬸,“這里有十五兩銀子,二兩是給您的媒人錢,十三兩是聘禮,禮物您看著挑,錢不夠再同我說。”
“夠,怎么不夠?”周嬸也不客氣,接過荷包感受手里沉甸甸的份量,感慨道:“就算是戰亂之前,十里八鄉也沒你這么大手筆的,不中聽的話嬸子就不說了,畢竟人家養大一個閨女也不容易,你手頭寬裕,又看重人家姑娘,多給些也無妨,媒婆錢嬸子只拿一兩,余下都給你娶媳婦。”
“那不成,說給您就是您的,今后還有不少事需要麻煩您,給二兩我都嫌寒磣,一兩哪成?不行不行。”
莫大山蹙眉,滿臉不贊同。他不是吝嗇的人,遠的不提,單論回來幾個月周嬸夫妻為他們兄妹所操的心,就不是能用銀子來衡量的。
誰對他好,誰對他不好,他心里門清,得恩三分報五分,有怨報怨不隔夜,如此旁人不敢輕易欺負,也不會讓真心交好的人寒了心。
“啥不行,行得很,聽我的。”
周嬸不想跟莫大山在銀錢上掰扯,霸氣拍板,開始談起提親的需注意的細節安排。
要買什么禮,買多少,還需補充什么?
這些都要一一商議妥帖,免得有遺漏,去到女方家失了體面。
“晚些我去麻婆那算個好日子,你跟秀桃也別閑著,到胖子家割兩斤豬肉請學堂的趙先生幫忙寫婚書,先生事忙,你們早些去,他才好安排時間,抽空幫寫。”
頓了頓,周嬸怕莫大山兄妹粗心,處事不妥帖得罪人,便繼續叮囑,道:“先生是讀書人,重禮節,題婚書是大喜事,該給的紅封切記不要吝嗇,面上人家或許不會說什么,心里肯定會不舒服。”
這個莫大山懂。
村子里不管紅事白事,只要請人幫忙一個紅封必不可少,紅事沾沾喜氣,白事去去晦氣,這是對幫忙之人的尊重。
“嬸子放心好了,我若是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還娶什么媳婦,打光棍得了。”","chapter_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