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草長鶯飛。
當衛超奉命前來山陽接替自己鎮守的時候,薛云立刻率軍踏上了返回幽都府的路途。
不算南平關以及紅霞關的守軍,如今山陽共有兵三萬八千人。
其中八千屬于衛超帶來的北境軍,剩下三萬都是重新整編擴充后的山陽軍。
依靠城高墻厚的山陽城,單單是這些兵馬便能抵達十萬大軍的圍攻。
而薛云防備的正是南邊占據京城的叛軍。
根據派去京城的探子匯報。
當他拿下山陽的消息傳到京城后,叛軍方面立刻便頻繁開始調動兵馬,擺出了一副隨時都可能北上的架勢。
但最后叛軍也僅僅向北的關隘增派了五千士卒。
突出一個雷聲大,雨點小。
也不知道是冬天不適合動兵,還是抽調不出多余的兵力,又或者是沒有把握能戰勝薛云。
問題薛云卻不得不防。
尤其是在他離開后,難保叛軍會趁機向山陽發起進攻。
畢竟論及名聲,替代自己鎮守山陽的衛超可遠不如薛云。
最重要的是薛云離開山陽前查處了一批貪官污吏,使得本來便局勢不穩的山陽更加暗潮涌動。
如果叛軍兵臨城下,指不定山陽又要上演里通外合的戲碼。
事實上薛云已經相當手下留情了。
山陽內部的貪腐可謂是觸目驚心,這根本不是一家兩家的問題,而是從上到下沒一個干凈的問題。
各種盤根錯節的關系形成了一張巨大的利益網,即便想查都無從查起。
要不是顧忌大局影響,薛云早都殺個人頭滾滾了。
所以最后也只是處理了一批主犯算是殺雞儆猴。
偏偏就這樣依舊惹來了當地豪強大族們的不滿與躁動。
薛云在的時候,畏于他酷烈殘暴的手段,這些人倒是不敢輕舉妄動。
一旦薛云離開,這些人勢必會蠢蠢欲動。
這對于接替他的衛超而言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但薛云也給了他便宜行事的權力。
八千北境軍,一萬直屬的山陽軍,再加上苗鑫重建后的一萬常捷軍。
在掌握山陽大半以上的兵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