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張寅案是朝堂熱點,但生活還是要繼續,雖然生活越來越糟糕。
今年是武臣考核年,考核被稱為大計。當月御馬監大太監閻洪強烈要求自計騰驤四衛武官,兵部尚書李鉞以無此先例為由拒不接受。
閻洪退了一步,他親自考核四衛武官,然后將考評結果送給兵部,讓兵部以此為據辦理四衛武官的升降。
兵部武選司郎中劉漳怒氣沖沖對李鉞道:“為何讓御馬監奪兵部之權!”
李鉞與劉漳向嘉靖提交辭呈,嘉靖責備兩人一通后,各罰他們三個月的俸祿以示寬宥。
大明成文法的優先級最低,太祖的制度早被后人改得面目全非,只要有人在制度上開了先例就會成為習慣法。
兵部失去騰驤四衛武官考核權,從此可以被后世皇帝引為成例,如果郭勛再把京營武官的考核權抓在手里,那豈不是復辟倒退到土木堡事變之前!
小朝會后,大司馬李鉞、大司寇顏頤壽、大總憲聶賢三人朝首輔費宏使個眼色,四人緩行落在后面。來到金水橋上,看看左右無人,李鉞道:“自于謙以來,大明潛規則是吏部歸于圣上,兵部歸于內閣,君臣互相制約,相安無事。今圣上穩扎穩打步步為營,侵蝕兵部之權,內閣能安穩否?”
費宏不滿道:“不要有事就找內閣!內閣最后代表朝臣出場,否則要你們何用?
辦法就是一個字: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人!”
顏頤壽道:“但是中官與我們不一個系統,升降全憑皇帝;何況閻洪無劣跡,辦差亦算勤勉,找不到什么由頭扳倒他,總不能彈劾太監造反吧,只有五百年后的老百姓會信,圣上不會相信呀!何況規則已成,圣上換一個太監也是一樣的!”
費宏眼睛看向金水河:“不能再退讓了!我們雖然要離開朝堂歸隱田園,但都是青史留名的人,把問題在我們這一代解決,不能相信后人的智慧!
四衛由得圣上吧,反正我們也指揮不了,但京營的控制權不能給出去。解決郭勛,讓圣上知難而退!”
顏頤壽為難道:“郭勛收受賄賂、私養家丁、任人惟親、役使軍士根本無足輕重。張寅案,圣上只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責備了郭勛一句,很難呀!”
費宏哼一聲道:“你們都是臺垣出身!”
李鉞、顏頤壽、聶賢心有靈犀點點頭,幾人沒再說什么,在金水河南分手。
費宏看著三人向西邊的六部大街走去,笑了一下,自言自語道:“楊廷和余孽!”轉身到東邊文淵閣去了。
十日后,以都察院左都御史聶賢為首的一批南北兩京的言官紛紛上疏彈劾郭勛,其中兩份奏疏更是有二十多名官員聯名,嘉靖批復“下所司知之”。
彈劾疏公開后,朝野群情洶洶,議論紛紛,姚淶這才知道有張寅案。李福達的太平王彌賽亞身份是楊植和自己一手炮制出來的,怎么現在鬧到朝堂來了?
“樹人兄,我們要不要站出來,為武定侯洗刷冤屈,還他一個清白?”
北京的天空大片烏云,涼風吹散了半個月來的暑熱,帶著土腥味。翰林院不遠處的金水河邊,姚淶惴惴不安問道:“朝堂里只有我們兩個知道李福達已經出走西域,怎么山西官場會一致指控張寅就是李福達?”
楊植笑了起來:“維東兄,你不是常恨武定侯玷污了你的清白,怎么今天想為武定侯出頭?”
“這是兩碼事好嗎!雖然他玷污了我們一科三鼎甲的清白,但是我們應該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以直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