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植離開南京七、八個月后回來,一切似乎沒有什么變化。公而忘私的姿態要做足,楊植連徐家小院都沒有回,進城后直接去南京錦衣衛衙門銷差。
“還好徐天賜和你走得及時,你走了不久上頭來人來查問江彬余毒,結果你們都不在南京,就這樣不了了之。”吳都指揮使不緊不慢說道,“聽說我家老三在日本找了一個相好的,還比他大,跟你有沒有關系?”
楊植的眼神充滿了無辜:“都指揮使大人,令郎又不是沒有回南京,你去問他好了!”
“他回南京后笑得像個三十多歲的孩子,還說要再去日本!我感覺你這個人雖然不壞,但心機深沉,一點不忠厚老實!不知道你會不會利用老三?!?/p>
楊植分析道:“你們這種權貴之家的子弟結婚只是兩家合伙,一切只為生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撞天婚,盲婚啞娶!男女只在洞房時才見面,事前缺少感情培養!所以,當他如脫籠之鳥看到外面的世界,感情就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
吳都指揮使深認為然,不禁親手給楊植倒了一杯茶。
“吳大人,新皇即位,聽說咸稱其為堯舜之君,不知都指揮使怎么看時局?”
“圣上即位以來,就天天跟大臣為誰是圣上的父親較勁,我看這些酸儒就是吃飽飯撐得難過!不過正月里禁宮失火,大臣都說是圣上不肯認孝宗為父,上天震怒!圣上才消停了?!眳嵌贾笓]使看看楊植,“現在你來了,正好給你一個差使,去南京禮部坐聽!”
錦衣衛有監控百官的職責,各中央機構都有錦衣衛公開坐聽。刑部或大理寺審案、六部部議時,錦衣衛常常坐在角落做筆錄。但南京朝廷都是閑人,南京錦衣衛從來不派人坐聽,除了三巨頭的南京守備會議偶爾會去應付一下。
見楊植疑惑不解,吳都指揮使說道:“南京禮部來了個新人,任南京禮部七品主事,叫張璁。此人去年才中進士,卻憑兩封議禮奏疏在大明官場掀起驚濤駭浪!所以派你去南京禮部坐聽,看看他跟什么人來往,有什么言行!”
楊植笑嘻嘻地說:“吳大哥的意思是……?要不要尋一個由頭,把那個愣頭青給做了,讓他罷官回鄉?”
“你呀,剛夸你心機深沉,你就現出沒有官場歷練經驗的原形!我們錦衣衛永遠站在皇上一邊,不管這個皇上是誰!張璁他站皇上,那錦衣衛自然不能虧待他。指不定有些與張璁意見相左的官員組團去毆打張璁,你得好好看著他,別讓他被人打了!”
楊植自然不會著急去辦差,出長差后,按制度他可以休息半個月一個月,他回到徐家小院把行李扔給小舅子和舅舅。
涂惟早已等候著,見面就匯報情況:“最近形勢有比較大的變化。很多太監或被下獄、或被召回北京再趕出皇宮。丘得公公先是被貶到江西任鎮守太監,然后被下獄?!?/p>
這是意料之中的,嘉靖一朝的太監最憋屈,哪怕是張佐黃錦這種陪著嘉靖長大的太監。
“我們的商路、渠道受影響了么?”
涂惟翻翻手頭的賬本說道:“倒是沒有受多少影響。咱們現在早就不只做琉璃了。在松江、福建做海貿,從中藥材到瓷器絲綢無所不包,去年賺了八十萬銀子,從福建、蘇松賺得多。
張二帶著十幾個人跟著徐天賜去廣東,一去就打開了商路。因為佛郎機人趕走滿剌加國王吞并其國,朝廷在前年下令驅逐廣東的西夷,不許佛郎機朝貢。結果廣東士紳走私的利潤更高,近乎翻倍,也不知道佛郎機人哪來的那么多金銀?!?/p>
前世看《三言兩拍》里面的普通中產市井商人,動不動出手就是百兩、千兩銀子的交易,因此楊植對大明中期的商貿繁榮有心理準備,只是沒料到這么賺錢。
“收礦稅商稅的太監不會再有,但是鎮守太監、織造太監、市舶太監,朝廷是不可能減的?!睏钪才袛嗟馈?/p>
楊植突然想起后世的袁大頭,對涂惟說道:“咱們的銀子要標準化,仿造西夷金銀幣樣式。一圓銀幣,總重九錢,銀八九,銅一一,壓鑄成形,正面打上牡丹標記,背面打上‘龍興鳳陽’字樣,銀圓吹一口氣,放耳朵邊聽有嗡嗡脆響,賞心悅耳。另外再鑄半圓銀幣?!?/p>
涂惟愣了一下,問道:“那還要開一個水力壓鑄工坊、建模,干嘛這么麻煩?”
“這叫鑄幣稅,咱們九錢銀子可以當一兩用,這毛利就有一成多,量越大賺得越多。工坊就建在鳳陽,那里免商稅農稅,人人都是拐彎抹角的皇親國戚、勛貴老鄉,沒有人敢找麻煩。
就讓鳳陽八衛跟鳳陽縣府合股來做,他們有地方有人有機器,而且不怕軍戶上工時偷錢,抓住就行軍法砍頭,我們就讓他們賺鑄錢的利潤。你跟我一起回鳳陽,把這事安排一下?!?/p>
這次回到鳳陽輕松很多。正德已逝,沒有人再覺得楊植被正德拍過肩膀就會有一飛沖天的奇遇。
郭雪又懷了第二胎,家里終于買了兩個老媽子照料,大寶已經在學走路、說話。袁守誠功成名就,也不去當值了,整日價抱著大寶去濠河邊看船。
馮氏見楊植和郭雷回來,喝道:“你岳丈家也搬到縣郊,就在西門外!一個女婿半個兒,我們詩書世家不要讓人說閑話!快去問安!”
楊植只得和郭雷一起拎著禮物來到西門外,卻見岳母坐在里坊門口和一群街道大媽邊嗑瓜子邊聊天。楊植、郭雷趕緊下馬,拎著禮物走過去:“娘,給岳丈送禮了!岳丈喬遷之喜,小婿還沒有上門道賀呢!”
岳母沒有理會親兒子郭雷,而是瞥一眼禮盒和馬上捆著的江寧絲綢,沒好氣地問道:“送的什么呀?”
見不是話頭,楊植小心翼翼地說:“這次出差日本,給岳丈帶了一些俵物,有折紙扇有倭刀,東南沿海軍中最流行啦!岳丈是軍官,一定喜歡!”又俯耳低聲道:“還有日本土產金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