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我就令錦衣衛把那窮酸措大打入詔獄!”
徐天賜拍案而起。敢欺負我異父異母的親兄弟,這個不能忍!
楊植疑惑地看著徐天賜:“那你準備安他什么罪名?”
在太白酒樓雅間燭光的照耀下,徐天賜站起身,小白臉半邊暗半邊亮,猙獰地笑著說:“這不重要!只要汪祭酒進了詔獄,我至少有十種辦法讓他承認犯下謀逆大罪!十種!”
楊植撇撇嘴,懶得理他:你們錦衣衛敢矯詔不成?
徐天賜見吹牛被識破,又說道:“那你找南京守備太監,彈劾汪祭酒過皇城不下馬,寫大明歷代圣上名號不空一格!”
楊植越聽越離譜,喝道:“這是吾輩士大夫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你們鷹犬爪牙就不要摻和了!若你摻和進來,以后我怎么在士大夫圈子混,來來來,別說話了,先吃個鴨血粉絲!”
好不容易一起出來吃個飯,他明知道我最喜歡吃鹽水鴨,卻連我的口味都記不住!果然文武殊途,在一起久了,文人就會變!得到了就不會好好珍惜,我們始終走不到一起,以后的日子可怎么過!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徐天賜悻悻坐下道:“我就是想幫幫你!可自從張岳張學正隨軍東征后,私底下,你就不給我面子了!好歹我現在是二品武官,主持南京錦衣衛全面工作!”
楊植不知道徐天賜如此豐富的內心戲,見狀安慰道:“當然,錦衣衛也是有很大的作用!
你若想幫我,這里有我的揭帖,你令手下張帖在南京六部和南京國子監門前,省得我一處處跑!”
揭帖就是后世的大字報,它在大明時期作用廣泛,可用于匿名攻擊他人,亦可以用于發表政論、詩詞歌賦,類似于bbs論壇。
第二天,南京六部的官老爺、南京國子監的教官們在機關大門的墻上就看到一張張揭帖。這些揭帖不知道是從哪里的印刷工坊制造出來的。
揭帖的標題是《天理人欲論》,這個標題并沒有引起進士老爺們的興趣。老爺們都是飽學之士,從小讀理學考理學,長大后再看看歷史書,很容易認同“飲食夫妻是天理,追求山珍海味三妻四妾是人欲,所以要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念。
不用解釋,肯定是哪個憤青觸發了逆反心理!我十四歲時也是這樣,誰沒有年少輕狂的時候!
揭帖最廣泛的用途是揭露哪個太監或文官的陰私,很少人用來發表詩詞歌賦,用來辯經的更是少之又少。基本上只有自己還是剛考中秀才的中二少年,才會這樣干!
一時間進士老爺們恍恍惚惚:我想起那天夕陽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揭帖先開宗明義說:宇宙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不斷“氣化”的過程,即宇宙是一個不斷運動的過程。
這是前宋張載的理論,他認為宇宙不是物質,而是物質變化的過程。這個觀點非常燒腦,突破了人的常識,后人很難理解,所以應者寥寥無幾。
再看第二段,作者認為“理不是超然于氣之上的抽象實體,而是氣的運動規律,宇宙本體是氣不是理。”
這個是羅欽順的思想。南京吏部的門前亦有揭帖,南京吏部的老爺們想起當年的羅氏師生論道,一下就猜到了揭帖的作者。
再看第三段,作者認為學科應分為質測、宰理、通幾。
質測者,對自然進行探索也;宰理者,對人類社會進行治理也;通幾者,質測宰理后形成抽象的理論指導也。
作者認為應先對物質世界進行探索,了解自然的運行規律,才能了解社會,最后在實踐中形成哲學。
然后作者開始噴了:“六籍信芻狗,三皇爭紙上。猶龍以后人,漸漸陳伎倆”,先說理學“不達其實”、“離器而言道”。理只是人對自然和社會運動規律的認識,但是人的認知是有限的,也是不斷完善的,不存在什么永恒不變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