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有羅天官撐腰就可以為所欲為!
“楊植人在哪里?”蕭鳴鳳追問道。
“在大宗師前來提調南京國子監的前幾天,楊植請假去蘇州了!”
蕭大宗師氣急而笑:“你們南京國子監就由得他視校規于無物?我現在就去找祭酒說道說道!”
孫繼連忙說:“楊植這廝請假時掏出蘇松巡撫衙門的火印木牌,自稱早就被李充嗣巡撫老大人征為書吏,欲前去贊畫征倭及疏通蘇松水利事宜。這是他的請假條,祭酒批準了,請大宗師過目。”
蕭鳴鳳沒想到楊植有這一出,接過請假條一看,請假事由果如孫繼所云。請假條中說“為大明之中興而讀書”、“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諸如此類話語。
可見八股取士弊病甚大!難怪喬白巖老前輩說楊植有深度、有水平,考中進士不在話下!
蕭鳴鳳不由得愣了一下,臉上浮現肅然起敬之色:提學御史所到之處,沒有哪個秀才、童生不敢戰戰兢兢跪舔!楊植居然視功名利祿如浮云,和王艮大師兄何其相像!
孫繼瞧科分明,心中暗暗叫苦,咬咬牙又說道:“楊植與前學正張岳沆瀣一氣稱兄道弟勾肩搭背,分明受張岳包庇!”
你一個蔭監算幾根蔥!大宗師怒斥道:“孫繼監生,你不可以這樣隨便談論一位正途出身的兩榜進士!”
“所謂正途出身的兩榜進士又有什么意思?”楊植以蘇松巡撫衙門書吏的身份,坐在吳江縣城郊外一座寺廟的會客室里,對一群蘇州松江士紳指手畫腳。
這群士紳實在難以在蘇州松江科場卷出來,個別人秀才出身,其他有捐了監生、貢生,得到一個士人身份,都算楊植的前輩。
“大家無須在科舉的賽道上卷!人家湘軍將領都是童生秀才監生,帶著老家的鄉兵出外打仗,不知道搶了多少銀子,那些童生秀才監生貢生立下軍功,都當上了二三品大官!”
一名士紳弱弱地問:“什么是湘軍,楊書吏所說掌故出于何朝、何典?”
楊植一揮手:“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現在蘇松地區的人口實在太多了!人多就會生事,不是民變就是奴變!你們要給自己找出路!封妻蔭子,進祿加官不好嗎?
脫掉你們的長衫,到東海去,到南洋去,到大明最需要你們的地方去!
沒有人比我更懂禮經!這就是周禮,祖宗之法不可變!”
眾士紳面面相覷:官府征召鄉兵沒有問題,華夏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但是蘇松士紳欲復辟周禮去軍中任百戶千戶把總,心中總是膈應:有評彈聽,有蟹殼黃小籠包吃,誰愿意舍生忘死去海船上吃豆芽菜?
“眾所周知,我是吏部天官羅老翰林的唯一親傳弟子!下一任兵部尚書白巖公是我的忘年交!到時候眾位士紳立下大功,高官得做,駿馬得騎,家門口樹一個大牌坊!”
楊植看看眾人臉色,又說道:“我們江西人出門在外三大職業:做官經商當道士!不巧得很,我對三者都有所涉獵!這次我來到蘇州,發現蘇州有不少放牛娃、船工都是大將之相,在座士子亦有很多人未來至少是二三品高官!”
眼見不少人眼睛發亮,楊植嘆道:“浙江有不少屢試不第的童生、秀才向朝廷投書,說愿應征入伍充做軍官!其又云吳下民風孱弱而越人武德充沛,自古而然!所謂‘三千越甲可吞吳’,吳兵只合越將領導!”
此言一出滿座嘩然,人人激憤。果然挑動地域沖突最能引爆話題!楊植前世從吳、越兩地媒體學來的經驗,今日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
一名士紳冷笑一聲站起來道:“浙江近年出來一個王陽明立下些許軍功,就被山越捧上天!前些年有朝鮮使臣崔溥從浙江經蘇州去北京,他說在浙江多次遇盜,卻沒有被殺只是被搶財物,浙江強盜還饒了他們的馬鞍。崔使臣因此恥笑浙江風氣柔弱!
那浙江人做強盜都做不好,只敢越貨不敢殺人,以致被藩夷小看,讓我天朝上國丟人丟到海外去了!”
楊植搞不懂朝鮮人的心態,順勢道:“所以,你們忍心看到吳中子弟被越人帶著出征倭島?是不是以后你們要打開蘇州蟠門,迎接越人進城?”
華亭縣陸員外挺身而出,憤懣道:“如果讓越人為三吳團練軍官,我們吳人還能出門見人嗎?在下已有子女多人無后顧之憂,決心報名參加團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