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振東跟在岳母和裴思瑤的身后走進了這個狹小的院子里,屋檐下有一個白發蒼蒼的中年男子正在釘鞋子。
在光線的照耀下,依稀能看到裴思瑤的影子。
或許說,裴思瑤的長相有一部分是繼承了其父,想來年輕的時候,許振東的岳父應該也十分英俊瀟灑。
不過這時候的裴父已經被生活摧殘得厲害,也蒼老得厲害,不過幾十年的富貴生活,讓他的氣質也與常人所不同。
哪怕在做著鞋匠的工作也顯得很是沉穩。
許振東知道,1976年,地主成分的人在就業方面會受到很大限制。
由于當時處于文化大革命期間,家庭出身被認為是極為重要的因素,地主成分屬于“黑五類”之一,會受到社會的歧視和排斥。
他們通常只能從事艱苦、危險、低下的工作。
比如在農業生產隊勞動,干一些重體力活,如犁田打耙、插秧、收割等。
而且,即使干同樣的活,地主成分的人可能得到的工分也會比其他人低上不少。
特別是在招工、入學、參軍、入團、入黨等方面,地主成分的子女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這也是讓裴思瑤感到自卑的原因,大舅哥在下鄉的過程處境估計也很不容易。
很顯然,自己這位岳父,是沒有工作的,或者說分配不到什么工作,只能做鞋匠或者木匠等工作賺取生活費。
許振東也看到了這個院子邊上還有一塊小菜地,估計是裴母種菜的地方。
不過有一點讓許振東不太理解的是,既然裴家的成分不好,為什么還能住在城里?
因為地主階級作為被批判的對象,其家庭成員可能會受到沖擊,包括被趕出城市,下放到農村進行勞動改造,裴思瑤和裴國棟就是被下放到了農村。
而老兩口還居住在城市里,背后應該有所隱情。
許振東猜測兩人應該認識當官的,或者有一定權利的人,否則他們也居住不了這么個小院子。
幾人走進來的步伐,被裴父所察覺,他扭頭看了過來,看到自己的老伴身后跟著一男一女,他眉頭微微皺起。
隨后,他忽然站了起來,臉上露出了驚喜的神色,快步從屋檐下走了出來,整個人沐浴在了陽光下。
許振東這才清晰地看到了岳父的全臉和全身,他身量也很高!
或許是兒時的營養也很充足,加上也是北方的人,幾乎與許振東差不了多少。
“老頭子,你看誰回來了!”裴母高興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