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時安將她在書本上看過的東西,描述給他,他竟然能心領神會。
這著實讓她又驚又喜!
她撿到寶了!
有了他的幫助,時安等人研究新的木倉進度飛快。
。。。。。。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發生一件大事。
歷經清初三朝,輔佐大清三代帝王的太皇太后孝莊,崩于慈寧宮,享年七十五歲。
康熙多次悲痛哭暈過去,后宮上下一時間風平浪靜,無人敢在這敏感時刻惹是生非。
這種悲傷的情緒如陰霾般籠罩著皇宮。
一直持續到二十七年中旬。
外有沙俄多次冒犯大清邊境,甚至鼓動噶爾丹大舉入侵蒙古,內有反清復明的白蓮教組織趁機煽動百姓。
在太子等人的安慰下,康熙很快就振作起來。
而另一邊,寧壽宮內。
時安見到大清正在按照曾經的歷史發展,整個人如坐針氈,焦躁不安。
按照歷史的軌跡。
因為噶爾丹的入侵,給大清的西北邊陲帶來很大的危機,康熙認為噶爾丹才是心腹大患,故而對沙俄做出了巨大的讓步。
康熙二十八年,索額圖等人代表大清與沙俄簽訂了最為人所熟知的《尼布楚條約》。
明明是自己打贏的土地,卻要拱手相讓給沙俄。
首先,他們放棄了勒拿河以東的地方,也就是西伯利亞,這在康熙等人眼里,因為這些地方都是苦寒之地,給就給了,也沒損失。
其次,更是將貝加爾湖以東的尼布楚等地約100萬土地免費送給沙俄,所提的條件僅僅是讓沙俄停止給噶爾丹輸送熱武器等裝備。
1727年,雍正五年,與沙俄訂立的《布連斯奇條約》,又如出一轍地將大片土地白白送給沙俄。
而這一系列的行為,無疑都是康熙和雍正所犯下的愚不可及的蠢事。
他們放棄國土,只為換取曇花一現般短暫的和平,卻給沙俄留下了這片東方大地軟弱可欺的印象。
等到后面,沙俄在彼得大帝的帶領下,快速發展。
最后面對沙俄強大的軍事武力進攻下,大清只能一退再退。
就在時安心急如焚,嘴里急得滿是燎泡時,戴梓給她帶來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