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港府麥理浩并沒有因為小林天望表面上的靠攏,以及提出的【居者有其屋】計劃的合作,而徹底對小林天望放下戒心,反而一直都對他有深深的提防,畢竟小林天望雖然入的是日籍,根子上還是華國人。
鄧麗娉聞言也是若有所思地說道:“你的意思是……他這次所謂的‘沖冠一怒’,目標根本不是TVB的面子,而是……借機進入電視傳媒業?”
“Exactly!正是如此!”
麥理浩的指尖重重敲在桌面上,發出篤定的一聲,“他看中的,是電視這個平臺本身!是這個能直達千家萬戶,影響力遠超報紙的傳媒巨艦!港姐事件,柳茹夢的失利,不過是他撕開這個領域的一道口子,一個絕佳的、旁人無法指摘的‘正當’理由或借口!”
說到這里,港府麥理浩便開始詳細分析起當前港島三家電視臺的格局,似乎在推演著什么,說道:
“你看現在的局面:TVB在邵逸夫爵士和他那位精明強干的助手方逸華女士的經營下,如日中天。
香港小姐的成功,只是他們統治力的最好證明。廣告商趨之若鶩,觀眾忠誠度極高。可以說,在港島,打開電視就是TVB,這幾乎成了一種本能習慣。”
鄧麗娉點頭表示認同,邵逸夫的能力和TVB的強勢,她也是深有體會。
這位邵爵士可是相當不簡單的,不管是眼光很是手腕,都是在華人大亨當中首屈一指的。
“而麗的電視臺呢?”麥理浩語氣帶著一絲惋惜和批判,“作為港島第一家電視臺,背靠英國資本,擁有先發優勢。
但這些年,故步自封,決策保守,節目守舊,缺乏創新和活力。被TVB打得節節敗退,收視率慘淡,廣告收入連年下滑。
這次港姐決賽,TVB光芒萬丈,麗的恐怕連湯都喝不上幾口。對他們英國總部來說,這塊遠東的‘雞肋’,怕是早就食之無味了。”
“至于佳藝電視……”
麥理浩語速加快,帶著一絲對不自量力者的鄙夷,“1975年才拿到牌照,我們港府當時為了平衡TVB一家獨大的局面才批出的第三張牌照。
結果呢?定位不清,急功近利。為了挑戰TVB,盲目投入大量資源制作所謂‘教育節目’,試圖走‘精英路線’,結果兩邊不討好。
普通觀眾覺得沉悶,精英階層并不買賬,收視率慘不忍睹。我得到的內部消息是,他們資金鏈繃緊到了極限,入不敷出,倒閉……恐怕就在旦夕之間。”
鄧麗娉聽完丈夫清晰的分析,也是忍不住感嘆道:“如此說來,邵爵士和他的TVB,當真了得!另兩家被他壓得毫無喘息之機,一個半死不活,一個行將就木。”
“是啊,”麥理浩也不得不承認,“當初批出電視牌照時,港府或許只是想引入競爭。誰能想到邵逸夫這個華人能把電視臺經營得如此出色,生生鑄就了一個傳媒帝國?
后來批出佳視牌照,本想制衡,結果……佳視自己把自己玩死了,更襯托出TVB的強大。現在港島的電視市場,TVB就是絕對的霸主,獨孤求敗。”
鄧麗娉順著丈夫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議道:“既然如此,放任小林天望收購麗的又能怎樣?邵爵士根基深厚,方逸華女士手段更是了得,一個初入電視業的年輕人,再有才華,短期內也不可能動搖TVB的根本吧?
說不定還會碰得頭破血流。把麗的這個包袱甩給他,讓他去和邵爵士斗,我們豈不是坐收漁利?”
麥理浩聞言,臉上這才露出了政客特有的那種算計笑容道:“親愛的,你說的,正是我心中所想。
更何況,自從小林天望收購置地后,他通過匯豐、渣打等渠道,向我們釋放的信號相當明確,他愿意靠近港英政府。
在這個關鍵時刻,我若是在電視臺收購這件事上,用行政力量強行卡著他,不讓他買麗視,豈不是顯得我們心胸狹隘,自毀長城?面子上實在說不過去。”
“這么說,”鄧麗娉笑道,“你剛才電話里,是同意麗的出售給他了?”
麥理浩狡黠地搖了搖頭,那笑容顯得意味深長:“不,Delaney。我是港督,維護的是港島的‘穩定’與‘商業自由’,怎么能公然用行政力量去干涉純商業交易呢?那豈不是違反了我們一直標榜的公平原則?”
他端起桌上的紅茶,慢條斯理地呷了一口,才緩緩說道:
“我的回復非常‘官方’,也非常‘得體’。我說:麗視電視臺的股權交易是其英國股東的商業決策,港督府基于自由市場原則,一貫尊重企業自主經營權,不會對此類純商業行為進行行政干預。請他們自行向英國總部請示匯報即可。”
鄧麗娉先是一愣,隨即恍然大悟,臉上的笑意更深,帶著由衷的贊嘆:“親愛的!你這番話……真是深得中國文化的精髓!‘不干涉’,卻又處處透著‘默許’。
把責任和最終決定,完美地推給了遠在倫敦的麗的總部。無論那邊是同意出售,還是礙于面子拒絕,后續無論發生什么。小林天望的怒火轉向佳視或申請新牌照,或是麗的最終妥協出售——都與你、與港府毫無關系了!”